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走科学发展道路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一门促进伤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的新的治疗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技术专业。据有关方面曾对我国的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现状做过调查,我国拥有13亿人口和8千万之多的残疾人,约60%有康复需求,我国现有康复治疗师5640人,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康复治疗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
此外,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全国1.6亿老人,约50%有康复需求,养老服务由生活照料向康复治疗转移。
工业与交通的日益发达,以及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等诸多因素,一起推动了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疾病的治疗、恢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模式也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
在十三五期间,贵州“大健康”背景下,对康复治疗师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保守估算,贵州康复专业人才缺口在5000人以上。但贵州的高职康复专业的开办自2004年由我院开始,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正在从摸索阶段走向规范和成熟。
二、实施目标及实施过程
(一)实施目标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的目标是立足六盘水,发挥康复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培养面向医院、社区机构、福利机构康复岗位需要的人才,服务六盘水大健康产业,打造贵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品牌。
创建医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施过程
1 、构建“四维一体”的校企合作机制
坚持以学院主导、政府支持、行业指导、 医院参与的原则,实现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2. 创新“医校合作、实境育人”的1243人才培养模式
在医院与学校的紧密合作中,不断总结,改进,双方不断商榷,论证,最终实现了“医校合作、实境育人”的1243人才培养模式,即:
1个核心:以培养高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
2个途径:通过学院及医院两个途径来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
4个支点:以六盘水人民医院等市内四家合作医院为实践教学的支点,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临床之间的衔接,为进入实习阶段奠定基础。
3个方向: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中的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三个方向的康复治疗人才。
3、
构建“双线并行、三阶递进”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以“能力”“素质”素质为两条主线,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循序渐进,逐步完成康复治疗师的培养。首先是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通识平台课程如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语文、计算机等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如正常人体解剖学、运动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学等来完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专业技能,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如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来完成;最后是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素质拓展课程如医学人文学、就业创业、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等课程来完成。
4、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主要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中分别培养专业带头人,实现双带头人的构建,目前2名专业带头人已经完成了双师型教师的身份转变,其余骨干教师80%是“双师型”教师,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预计使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达到100%。
5、建成附属医院,提升教、科、研水平
通过政府的规划项目、学院的发展规划,在校内建成二级康复专科医院及医护开放性实训基地,奠定专业的实践基础,夯实实践平台提高实训和实践水平。
6、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本着专业为产业服务,最终服务社会,以定期到社会福利机构及养老院服务、对口帮扶基层医院康复科为手段,激发教师、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本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五年来,开展了共计康复技能服务共计37800余人次。凉都六盘水举行的夏季马拉松比赛,本专业的志愿者也全程参与。团队在社会服务中,表现 优秀,分别获得了省市的表彰,六盘水市新闻媒体也做了详细报道。
7、打造贵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品牌
本专业的毕业上在工作岗位作为行业的领跑者的出色表现,提升了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行业影响力,树立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品牌形象。



三、条件保障
为保障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快速有序发展,学院制定了相关的文件、拨付了专项资金1300多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和专业文化建设,现正在逐步完成,这些保障措施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四、发展思路与思考
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中,两个方面是重点:一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与实践基础建设的基础上,包含整个教学等方面,应密切与相关行业如康复中心、残联、民政、综合医院康复科等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康复治疗师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康复治疗师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疾病康复治疗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康复治疗技术(士)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总之,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必须紧贴行业的发展,改进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制定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才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合格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